迅海新闻网

大医精诚,白衣战士佑苍生

更新时间:2023-11-23 13:26点击:


  大医精诚,白衣战士佑苍生(坚定信心迎“大考”⑤)

  本报记者 白剑峰 王君平

大医精诚,白衣战士佑苍生

二月十九日,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与治愈出院患者合影。王永洁摄

  逆行,逆行!

  增援,增援!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奋不顾身,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风险、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截至2月17日,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队系统派出3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持湖北,其中军队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人员。

  逆行而上,医者仁心

  “武汉,我们来了!”

  “湖北,我们来了!”

  国有难,召必至。由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6家组建的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1月26日飞赴武汉。随后,全国各地医疗队陆续奔赴湖北,进行了一场抗疫“大会师”。

  “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国医疗界的精锐部队一齐出动,给武汉抗疫注入“硬核力量”。网友们称之为“四大天团”“王炸”。这称呼,有尊敬,有自豪,有厚望!

  “再度披甲赴荆楚,不灭新冠终不还!”这是对口支援湖北荆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的宣誓。

  “我报名!我报名!”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各个党支部微信群里的请求,报名援鄂的人员名单接起了长龙。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这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声音。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大棋。湖北和武汉是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党中央部署对口支援机制,分担湖北压力,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湖北16地市的抗疫能力,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此赞叹。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是没有一个逃兵。目前,武汉当地6万名医务人员依然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一袭白衣,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一个人不惧生死?

  “如果医务人员都退缩了,谁来保护病人呢?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是医生的天职。”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胡轶说。

  “穿上白大褂,就要像战士的样子!”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连续奋战,用瘦弱的身躯筑起一道“防线”。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他身患“渐冻症”,却顽强地挺立在疫情的“风暴眼”。

  科学救治,精准施策

  2月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王辰抵达武汉后,很快对疫情防控局面进行了调研和判断,并提出征用大型场馆、建设方舱医院的建议。

  2月3日晚,武汉市首批规划的3个方舱医院连夜动工。事实证明,实现应收尽收,方舱医院功不可没。方舱医院集中收治了大量轻症确诊患者,把医院有限的床位腾出来,用于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目前,武汉已经全面启用12家方舱医院。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在湖北,广大医务工作者科学救治,精准施策,与死神展开了殊死搏斗。

  重症救治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国家派出最强医护力量驰援武汉。每个医疗队整建制承接一个病区,形成多学科团队协作救治。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6家医院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带领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精锐团队,按照“一人一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提高了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一名患者极度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只有50%。然而,此时病房还没有配齐三级防护设备。“人命关天,等不得!”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冒着危险,争分夺秒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类似的生死时速场景,每天都在抗疫一线上演。

热门文章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