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4 14:54点击:
重启珠峰“身高”测量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智杰
发于2020.5.18总第947期《中国新闻周刊》
5月6日,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迎来好天气,天气湛蓝,能见度很高,能清晰地看到被积雪常年覆盖的珠穆朗玛峰。
这也是攀登珠峰的好时机。袁复栋把睡袋塞进装满行李的登山包,其余30多个同伴也统一换上红色的登山服,戴着帽子和太阳镜,手持登山杖。下午1点半,大家来到空地集合,经过简短的仪式,30多人互相打气,信心十足地排成一字型,朝着珠峰迈进。
他们并非普通的登山者,而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由专业登山运动员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的测绘人员构成。他们将携带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重力仪、雪深雷达、气象测量仪器和觇标,前往珠峰峰顶,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适合攀登珠峰的天气窗口最好没有大风和暴雪。根据当地天气预报,5月有3个窗口期。测量登山队在5月6日这天出发,为的是赶上12日的第一个窗口期。按照计划,他们6日会抵达5800米营地,第二天到达6500米,休整两天后开始攻顶。
但计划再周密,挑战地球最高峰,还得“靠天吃饭”。仅仅过了一天,情况突变。5月8日,因为天气缘故,攀登路线上雪比较深,有流雪的危险,所有登山队员不得不分批退回到珠峰大本营休整。这就意味着,珠峰高程测量队登顶时间不得不延后。
目前所有队员正等待下一个窗口期到来。全世界也都在等待一个新的珠峰高度。
给珠峰“量身高”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的东段,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过去数十年,珠峰被世界广泛认同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2005年,原国家测绘局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今年的测量,是继1975年、2005年两次公布珠峰高度之后,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开启的测量珠峰高程行动。
“重测珠峰高程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珠峰高度一定发生了变化。第二,珠峰测量技术也有了大的飞跃,新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珠峰测量精度。”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党亚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党亚民解释,珠峰高度的变化分为两种。长期看来,这座山脉仍然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这就意味着10年会升高4厘米,30年升高13厘米多。如果珠峰高程的测量精度在10厘米左右,那么20~30年,就需要重新测量珠峰高度了。”
短期来看,一次地震也可能影响珠峰的高程。1934年发生在尼泊尔的地震,震中离珠峰只有9.5公里,影响显著,第一高峰因此“矮”了约63厘米。2015年4月,尼泊尔又遭遇8.1级大地震,发生地点远在200公里以外。有学者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研究珠峰高度,结果表明珠峰高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遥感手段监测珠峰高程变化精度低,精确测定珠峰高度,需要利用高精度的大地测量观测手段来实现。
“目前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对珠峰高度)精确的影响还存在未知,作为珠峰主权国之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珠峰高程准确数据测出来,给世界一个准确答案。”党亚民说。
大地测量学家陈俊勇曾颇为形象地描述测量珠峰的理由,“父母要定期给自己不断成长的子女量量身高,是理所应当的。人类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然,中国人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国土。”
党亚民还指出,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不只测出珠峰的最新高度,同时还在珠峰地区观测了大量的用于海拔高程“基准传递”的测量数据。这些数据成果还可用于青藏地区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地震对珠峰的影响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风速和冰川监测等数据,将为珠峰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攀登珠峰并非易事,此次路程被详细划分成6个交汇点。按原计划,5月6日,测量队员从珠峰大本营出发,途经绒布冰川和东绒布冰川,抵达海拔5800米的中间营地宿营。再攀登700米,到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前进营地氧气非常稀少,高原反应强烈,队员们需要休整。接下来,测量队要分别到达海拔7028米的一号营地,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海拔8300米的三号营地,最后视天气情况,择机向珠峰顶峰发起冲刺。
到了峰顶,留给测量登山队的时间也并不充裕。2005年,时任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曾提到,因为峰顶的气候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登山队员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当年,他们在峰顶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觇标的竖立、冰雪雷达对雪深的扫描工作,一共停留了接近2个小时,真正采集测量数据,只花了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