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4 14:54点击:
各尽其能 同心前行——内地港青抗疫不缺席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题:各尽其能 同心前行——内地港青抗疫不缺席
新华社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内地的香港青年踊跃捐款捐物,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同时发挥创新优势,在抗疫中各尽其能。投身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港青们见证了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更坚定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自身更大价值的信心。
“香港青年要在国家战‘疫’行动中尽自己的心力。”
“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武汉有困难,我们肯定要帮忙,前后方联动起来,一起打好这场仗。”在深圳前海创业的港青陈升说。
得知疫情后,陈升迅速行动,找到几位在深发展的香港朋友一起筹措口罩等防疫物资,驰援抗疫一线。据深圳市青年联合会透露,1月底,陈升就组织捐赠了3.1万个口罩、1000个护目镜、1000个防毒面具。
疫情期间,香港江苏青年总会常务副会长孙曦作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董事长,一直坚守苏州,开会协调、购买防疫物资、慰问医护人员,每天都异常忙碌。
“这段时间一线医护人员非常辛苦,感谢他们的付出。”孙曦说,政府和医院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帮助解决困难,爱心企业捐来急需的食品和物资。“同胞共克时艰,数万名医护人员迅速驰援湖北,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令人感动。”
疫情暴发初期,防疫物资紧张,香港陕西青年会副主席高博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口罩等物资,并给宝鸡市协调了3台口罩生产机。青年会还发起募捐活动,购置医用物资捐给湖北和陕西多地。“我们青年应担起责任和使命!”他说。
在京港青多方筹措物资,克服困难采购了一批N95口罩,捐输防疫一线。前往机场取货的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青委会主委王柏荣说:“在抗疫攻坚时刻,港澳同胞与内地同胞一条心,定能共同战胜疫情。”
在福建工作的陈信杰说,作为香港青年,我们要在国家这场战“疫”行动中尽自己的心力。他所在的港台青年创意联会1月下旬就开通了向湖北捐款的通道。
“希望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疫情防控做一点贡献。”
从发起项目到设计产品、量化生产,深圳前海胡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彭奕亨10天打造出智能热成像测温机器人,并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这位创业港青介绍说,这款产品将红外测温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有效检测距可达5米,测量体温精度达0.1摄氏度,且允许多队伍并行及多人同框测温,可对体温异常者自动抓拍。“很多复工复产企业对快速测温有需求,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疫情防控做一点贡献。”
诺达科技是专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一家初创企业。疫情暴发后,首席市场总监林智祥向公司协调了3台运输机器人,捐赠北京抗疫一线,帮助将食物、生活用品等直接送进病房,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接触的机会。“时疫当前,我们所有中国人应团结一心,共抗疫情。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身边许多人夜以继日地为抗疫贡献力量。”这位港青说。
2月初,在广州的香港青年设计师郑欣文和合伙人决定免费为卫生系统相关单位提供宣传物料设计服务。团队为中山大学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剪辑制作了两个战“疫”主题MV。
“我们是中国,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和每一个你一起,共渡难关……”MV里的这段歌词,表达着郑欣文内心的共鸣。“疫情牵动人心,看到一张张支援湖北医护人员的照片,他们走在最前线,主动而坚定,让我们非常感动。儿时,我在香港经历过SARS,更觉得医护人员伟大。”
“疫情过后,内地经济重回轨道,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34岁的刘奋洋在上海创业已7年,他和团队运营的“港你知”粤语培训机构在内地办得红红火火。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线下授课造成冲击,这位港青直面严峻的挑战,与团队一道推动事业转型发展。
疫情发生前,这家企业已在探索部分业务“线上化”,与多个音视频网站和培训平台合作。疫情发生后,企业又开发了4种网络培训。刘奋洋告诉记者,从线下转线上,培训变得更灵活,跨地区学生一起在线学习、讨论,是以往没有的场景,教师通过在线视频能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提升教学效果,这一模式优势明显。
“相信疫情过后,内地经济发展会重回轨道。转型线上后,还有5G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等着我们,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刘奋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