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3 14:23点击:
课题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讲课人
张四杰
时间
2014、11、20
说课过程
一、说教材: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节课教学内容共分为两部分:沉浮实验和认识木头。第一部分通过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充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品质。第二部分学生通过对木制品用途的调查,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情况。
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把握学生对材料沉浮的前概念,利用学生对生活中木制品的了解,从而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猜测—探究—归纳的过程,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材料有关,并知道一些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稚气未脱,对大千世界的求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过了半个多学期的科学课训练,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了一些科学的操作习惯,这些都是可供教师利用的教学资源。同时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不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这些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我努力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与预设,做到对课堂上的生成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流程:
由于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探究了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和吸水性这三个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于是,课的一开始,我就从复习入手,帮助学生回忆了这三个特性,而后提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将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来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引出本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有效地开展,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我为学生的“做”架起一道“思考——实践”的桥梁。在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中,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预测猜想——动手实验——整理信息——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探究中很快发现:用金属做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而用塑料和木头做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在此,我再告诉学生,材料在水中也是材料的一个特性,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但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忘了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制造它的材料是否有关系”这一关键性问题,当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时,我也就直接出示了“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与制造它的材料有关”这一结论,没有很好地帮他们构建起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材料有直接关系这一科学概念。
在第二部分“认识木头”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于木头这种材料是非常熟悉的,为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先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木头做,引导他们从木头的用途上来得出木头的特性,并在板书是以气泡图的形式展示,而后对学生进行珍惜森林资源的教育,大部分学生能得出木头的特性,但是有一些学生对于特性一词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其中第八组小朋友就停留在硬度和柔韧性这一层面上,我想如果在复习材料特性时,再加一句:材料的特性还有很多,顺便在板书时加一个省略号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由于,我接触科学这门课的时间短,经验十分有限,课上也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有以下收获:
1、比较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层次比较清楚。课堂上气氛较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2、实验指导较到位。实验之前,我让学生先认识实验器材,并把实验要求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但请学生再读一遍实验要求,而且在演示台上亲自演示物品放在水中怎样才算是沉或浮的状态。
3、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渗透环保教育。
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在汇报交流环节中,个别同学还在相互交流,没有养成认真听取其他小组汇报的习惯。
2、对整堂课的时间把握还应加强。这一课上得比较快,以致于到最后空出了几分钟。如果 把这最后多余时间在探究沉浮实验过程中多停留一会儿,或把多余的时间来个加强拓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建立材料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虽然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但是上课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必须重视起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去改进。
姓名: 张四杰
单位: 海南区三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