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海新闻网

招生压力+就业竞争,高校如何谋出路?

更新时间:2023-11-23 14:23点击:

  近期,2016年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陆续启动。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面对日益加剧的招生压力与就业竞争,高职院校应如何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近些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从2000年到2014年,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毕业生总数从17.85万增至318万。截至2014年7月,高职院校当年招生337.9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46.9%。然而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质量上尚未能充分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现有的专业建设还局限在国内同业借鉴、经验参考的层面上,培养方式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能力培养的评价以及培养效果的反馈机制。

  随着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准成员,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关注《悉尼协议》,面对日益加剧的招生压力与就业竞争,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是“后示范”“后骨干”时期的必由之路。因此《悉尼协议》的“国际专业建设范式”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在探索专业建设的道路上,国内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有效且有益的尝试,逐步克服了自身的瓶颈,其专业建设理念与《悉尼协议》的要求相当契合。

  职业能力标准融入教学体系

  “你所学专业核心课程对工作或学习重要吗?在校期间的核心课程培养能否满足工作或学习要求?”根据麦可思对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短期研究,79%的受访学生认为本校的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重要,而回答核心课程重要的毕业生认为这些课程的培养水平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的满足度为68%,在校期间的核心课程培养不能较好地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或学习要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存在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问题,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园林专业的教学标准被国家林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该专业的教学标准向全国推广。

  为了实现毕业生能力培养与职业、行业要求对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园林专业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了教学体系,用于加强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契合程度。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专业教师会与行业专家一起研讨,通过分析行业与专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情况,并借鉴国外园林教育的教学计划,由此来开发课程。例如,教师们把城市园林专业的核心岗位定为三个: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管理,进一步将园林设计的典型工作细分为查勘现场、方案构思、方案表现与修改、绘制各类设计图纸等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每一项典型工作的流程逐步学习,系统地掌握实际工作中会用到的各项技能。

  “课程与教学符合产业需求,培养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务技术的能力”“企业与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是深职院城市园林专业获得国家相关委员会认可的原因,而这也正是《悉尼协议》对课程培养提出的重点要求。

  开展后续跟踪,评价教师实践结果

  教师素质是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加强教师培养是高校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高校大力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工程经验,但大多数高校缺乏相应机制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和改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对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锻炼效果开展了一系列后续督导检查工作。他们以竞赛的形式建立了初步的教师质量反馈监控机制,来评价实践锻炼效果。通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骨干教师说课比赛”“专业带头人说专业”等一系列青年教师实训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以及全国多类别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在交流与竞赛中得到提升,教师们的锻炼成果和实践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检验,即是否在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方面获得提升。

  在《悉尼协议》中,基于“结果导向”的“持续改进”是其建设理念的核心,教师的培养同样可以参照“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并将评估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这一思路,建立完善的“教师质量反馈监控机制”势在必行。

  深度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全职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采用的一种深度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何为“全职职业化”呢?相较于一般形式的校企合作,它强调将企业资源应用到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课程培养开始,企业安排一线工程师、专家参与技术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职业理念;通过合作共建的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实习,加强职场体验;实习结束后企业为学生编写职业评估报告,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通过“订单班”进行岗前培训,帮助学生顺利步入职场。

  “全职职业化”培养模式符合《悉尼协议》中“企业与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和实际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等诸多要求。它不仅使学生受益,还可以帮助高校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是一种较为完善和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企业与学院构建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共赢”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持续深入的基本保障。注重“与高校合作企业能够获得什么优势”也是避免校企合作出现“一头热”现象的关键。该校教师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企业节省人才培养成本,实现校企共赢。这样的模式为校企合作不断注入动力与活力,使校企双方的合作更加密切,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极大推动力。

  目前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在课程培养、教师培养、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可以通过借鉴《悉尼协议》的建设要求与国内外成功经验,深入理解专业建设国际范式的理念和标准,指导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最终达到质变与突破。(如需更多专业建设相关资料,请联系010-58819662。)

  链接

  诞生于2001年的《悉尼协议》,是针对3年制工程技术教育的资格互认。其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体现在专业建设中的范式,对中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来源: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网

热门文章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