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海新闻网

高职教育要办好特色品牌

更新时间:2023-11-23 14:23点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类型和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高等层次,如何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真正走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品牌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其不可替代性,是一篇大文章、一项大工程。作为金融类高职院校,在人才供给充裕、需求层次上移的情形下,怎样求得生存和发展之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其创新和品牌发展的理念,正在探索实践之中。

  立足大金融,夯实发展之基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是浙江银行学校,与银行业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就业观、学校管理部门的市场观都集聚在银行业身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既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养分和土壤,同时,又推动了市场化金融机制和体系的形成,金融业逐渐从银行向保险、证券业拓展,进而形成包括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租赁等在内的七个业态,并衍生出许多准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典当、担保及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直接或间接服务的其他类金融组织。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也增多了金融活动,需要金融人才、专科层次的金融高职教育。

  新形势下,学校的面向在哪里?市场在哪里?需求在哪里?答案还得自己找。经过市场调研,学校果断拆分原以银行为主业的金融系,重新构建立足于大金融,瞄准新金融、类金融、微金融的院(系)和专业,开设一组又一组相应的课程选修模块,与时俱进地加强与新兴行业和机构合作,并克服困难,为急需人才的新兴金融组织开展订单培养,传统专业也调整课程门类,更新教学方法、开展分类培养,以适应和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如德清县定位打造长三角金融服务基地,学校主动开展校政行企合作,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建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德清学院,统筹校政行企,注重中高衔接针对性,开展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收到明显效果。与此同时,近十年来,学校与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订单培养,规模约占毕业生总数40%左右,形成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赶集效应。

  

 

  借力互联网,探索发展新路

  互联网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现代生产和生活的最为广泛的技术和工具,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正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成为一个十分抢眼,又十分现实的词语。金融业作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对互联网碰撞最为直接的行业,无论是金融互联网化还是互联网金融,都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如何借力互联网,拓展大金融,掌握互联网,适应大金融就成为我们必须积极加以思考和实践的大课题,而适应的唯一方法就是主动对接、主动改造和改进我们的教学。学院的做法是:

  第一,快速反应,及时提出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专业和课程,积极扩大数字化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随时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实现教师水平的快速提升。

  第二,快速应对,及时组建校内各相关专业力量会同行业和校友资源组建互联网金融学院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普及《互联网金融概论》等作为学校通识课程,组织互联网金融专业班,打造互联网金融产学研创基地,以形成强大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氛围。

  第三,快速求变,及时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借力建设校校行企合作培养的互联网金融“4+0”模式本科专业班,积极创新谋变,为市场培养更高层次互联网金融应用人才。

  

 

  迎接新挑战,拓宽发展视野

  互联网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打破了金融业的神秘感,推动了金融的普及化、大众化和去中心化;加大了金融业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联系和融合,对于金融类院校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也会产生新的机遇,对此,学院正以积极的心态,主动作为,力求有为。

  更新办学理念。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是大趋势,势不可挡,我们只有学习和适应,重视教学技术的升级换代,重视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营造,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学习新习惯的培养,让师生都学会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

  改变办学形态。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课程组织形式以及师生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学习将是师生共同的事,教师除了争取多学、早学、快学以外,别无选择,教学将是利用翻转课堂进行交流讨论的场所,随时随地随手进行学习和交流将成为常态,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改变。

  培养提高教师。互联网背景下的又一新常态就是去中心化,教师不再可以凭借自己的特殊权力决定讲什么、讲多少,教学和课堂的主导权已不再完全由教师决定,甚至由需求决定,由学生决定,选择性教学将成为常态,教师如果不学习、不提高,就会快速被淘汰。因此,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时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研讨,势在必行。

  紧跟市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市场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化专门人才,因此,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及时发现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策略,随时争取市场主动,真正成为市场主人,以求得好生存、好发展,并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这是必然的选择。对此,每一个院(系),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每一位老师,每一位管理工作者都应保持觉醒和清醒,并不断开拓创新。

  (作者系: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会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热门文章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