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海新闻网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推动教育多元均衡发展

更新时间:2023-11-25 03:48点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核心。近年来,丰台区采取内升为主、外引为辅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

  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在丰台区教委“内升外引”的总体工作思路下,多渠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丰台区“一带两点多集”的教育发展战略布局,发挥清华附中百年历史、优质名校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丰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6月26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正式成立。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自成立以来,在原学校“立美育人,奠基品质人生”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学校开始对“立美”文化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梳理和探索,努力挖掘“立美育人”的教育元素,并植入清华的“立德”文化核心内容,实现了“美”与“德”不断地在融合。在两种文化融合过程中,学校基于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初心,确立了“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结合校情,确立了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完善人格,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

  清华附中丰台学校注重以德育人,以智教人,以情感人、以活动激励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实现办学目标,整体构建“求真立美文化”,学校围绕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艺体修养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注重普惠性与特色性、全面性与特长性的结合,以“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和规划,整合管理制度、学校课程、特色发展。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学校通过树立“明德启智、修己树人”的教风,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教育水平;学校从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出发,树立了“把学生放在正中央”的教育观念,明确了以培养“四大良好习惯”为抓手的教育路径;学校培育“带着问题学进去,带着感悟学出来”学风中,实现对学生的育人教育。

  清华附中丰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学科的经典名著阅读相结合,小学部与中学部联手,研究构建了“九年一贯制各学段阶梯式分级阅读”特色文化主题课程,从而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习惯。

  小学是孩子们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部以早晨背诵的《小学生必备古诗词80首》为基础,设计了高、中、低段的晨读诗词课程,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传统意义相关诗文等,并将学生作品以手抄报、年级出展板进行主题展览。各年级也通过开展讲名人故事、讲成语故事、古诗词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校的所有语文教师全程参与,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采取“走出去”参加北京大学、中华书局等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研修班,同时“请进来”的方式请语文特级教师等来校讲座指导阅读,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倡导教师们自身的阅读,坚持阅读的积累,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水平。

  花样跳绳点亮学生健康生活

  清华附中丰台学校体育组教师结合跳绳项目的训练特点和学校学生的身体情况,创编了《绳彩飞扬》校本课程,并不断总结修订、逐步完善。在普及的基础上成立花样跳绳队,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形成一大特色,并聘请全国知名跳绳专家来校指导。

  跳绳还融入学校整体建设,促进品牌特色的逐步形成。学校成立“绳舞飞扬”校队,形成从选拔、训练和比赛的联动管理;建立队员档案管理,对其身体机能状况和运动竞赛情况进行备案。为了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竞赛水平,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的跳绳表演与比赛,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在学校“以美立德”的课程建设中,跳绳运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让他们积极、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

  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学校一直坚持清华大学崇尚科学的优良传统,重视学生们科学素养的提升,优化科学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学校为学生配备专业的科学老师和科学实验室,并开设科技校本课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技社团。同时,学校让学生走进清华大学实验室,聘请专家为学生最新前沿科技创新发展的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学校还针对不同学生年龄特征,整合、利用校内外的科技教育资源,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社团,拓宽渠道,统筹规划,对学生进行多元科技教育的发展。学校还开设了机器人、头脑创新、信息学奥赛、无人机操控、三D打印笔、建筑模型、乐高机器人、单片机等系列科学校本课程。通过参与这些课程,学生不但能从“做”中“学”,而且能培养科技实践兴趣,进而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清华附中丰台学校以提高学生民族艺术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突破口,以“传承国粹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理念,依托北京市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与中国戏曲学院结成“对子”,使师生近距离欣赏国粹艺术,领略民族文化精髓,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戏曲进课堂”是学校参与的北京市“高参小”项目,自2014年9月以来,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扶持下,小学部开设了戏曲课,一至五年级将戏曲美术、戏曲唱腔、戏曲形体三门课程纳入课表。成为普及性的校本课程,四百多名学生收益。学校也将唱腔、戏曲美术、舞蹈、影视等课目引入社团活动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逐步培养戏曲苗子。

  学校严格执行北京市及丰台区中小学课程计划,开足艺术类课程、开齐美术课时,开发美术类体验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如:国画、书法、版画、漫画、素描、速写、色彩等校本课程,将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将通用教材和校本教材协调统一。自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美术基地落户,美术中心主任乔炜老师长期在校参与教学和指导师生教学工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师不定期的为师生开展美育讲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教授为师生举办题为《文艺复兴三杰》的精彩艺术讲座。在学校三级课程的建设中,美术课程积极参与探索实施“四进四艺”课程。如多学科走进卢沟桥,与“百工坊”对话,美术与劳技等学科结合,制作各种传统工艺品等。学生还建有戏曲美术社团、迹美轩版画社团,漫画社团等。

  学校每年春季、秋季都组织师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并利用美术展室举办春季写生展和秋季写生展。同时利用校外博物馆的优势,让学生近距离走进博物馆,倾听并多角度学习艺术作品。美术教师通过多渠道开展丰富的活动引领着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地体验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人生美,等等,促进学生修心、养气、立德。

  学校为热爱艺术的学生提供条件,建设古琴教室,从零开始,到一首《阳关三叠》余音绕梁。学生演奏古琴,指尖流转的是学生对琴文化的理解。学生学习古琴,接触传统音乐文化,问道心灵。培养了自己洒脱的心境,加深了对生活的体会,提升了个人修养。

  优秀教师支撑学校队伍发展

  清华附中丰台学校在原有美育课程基础上,植入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风“行胜于言”,倡导教师的“三业”(敬业、专业、乐业),以奠基学生未来幸福人生为培养目标,发展和创新了“求真立美”课程体系建设,使师生在课程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运作过程中,获得践行学校“求真立美,自强厚德”的核心价值的主体体验。

  在国家课程中,继续挖掘学科美育功能,实施学科美育教育,求真立美,使国家课程学校化。学校在课程教学上实施学科“求真立美”教育,探寻课堂美育的“五个结点”,即情境点、思维点、展示点、障碍点、落实点。在“求真立美”特色的高效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地方及校本课程设置上,学校建立了以一线教师为核心的“课程研究小组”,借助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等多方优质资源,利用学校地理位置,坚持和拓展科学、人文、风情教育,课程中渗透“求真立美”教育,引领和指导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地体验生活美、自然美、科技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生美,是学生修心、养气、立德。在市区新课程方案的指导下,学校对地方、校本课程及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实施“四进四艺”特色课程。

  清华附中丰台学校执行校长陈红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热门文章

官方微信公众号